“但吕惠卿未能阻止回朝,熙宁八年,王安石再度拜相,吕惠卿则被外放出京。”
听到王安石再次拜相,王道:“王安石再度为相,证明其还有变法革新之志。可此时已非第一次拜相时,困难只会更大!”
李念点头道:“正是,王安石再度为相,可能得到的支持还不如第一次,且变法派也内部分裂,人心不齐。王安石想要实行的新法更难推行!”
第一次时虽是头一次做,但那时的变法派充满信心,人心相对较齐,有着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冲劲和拼劲。
现在虽是二周目,相比于一周目更有经验,可人心已不同了,赵项对变法产生犹疑,变法派内部也发生了分裂。
而人心会变,也与这些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有关。
未得到王安石举荐前,吕惠卿、章?、曾布都是些啥人?
其等虽有才干,可还未掌大权,还在受磨砺、慢慢熬资历的过程中,即便以他们的才干最终会成为宋廷重臣,可这个过程要好几年,甚至十几年。
是王安石向赵项举荐,让其等被飞速拔升,突然间便走完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路。
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较于举荐前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,而身份地位的变化也会让心态想法发生转变。
就像人很穷的时候,会光脚不怕穿鞋的,很有勇气和拼劲,可等变得不穷了,反而会顾这顾那,失去拼劲。
“王安石对此也有些心灰意懒,且王安石身体状况不佳,熙宁九年时,屡次向赵项请辞。也是这一年,王安石长子病逝,更加打击到王安石。”
“熙宁九年十月,王安石的请辞被赵项通过,赵项应该想等王安石回来,但这次辞相离朝后,王安石再未回朝。”
“在王安石离开后,赵项并未停下变法,反而亲自下场主持。”
冯去疾道:“这赵确有变法改革赵宋之志!”
有想法归有想法,能不能成又是另一回事,赵顼尽管也是皇帝,但他掌握的权力没法和始皇、汉武、唐宗这等强权皇帝相比。
李念道:“王安石辞相后,赵项进行的改革主要集中于官制改革上,其想通过减少冗官冗政,来增强赵宋朝廷的行政效率,以及为朝廷节省开支。”
蒙恬听到这儿,问道:“这赵项可是失败了?”
李念摇了摇头,笑道:“在赵顼在位时算成功了!”
蒙恬秒懂,在位时算成功,那等不在位时,那就是失败了.......
“赵项所进行的改革史称'元丰改制”,这次改制有一定的作用,可惜赵宋的问题早已积重难返,赵顼没那魄力,也没有能力将官问题一改到底。”
以赵宋的情况,要真想解决冗官问题,就得将那些冗余的官员免去官职。
说好听点叫“精简官员”,不好听就是把这些人全给裁了。
可那些冗余的官员可不会傻傻站在那让赵顼把他们裁掉,他们为保障自己的利益,必会和赵项对抗,甚至于那些不在赵裁员名单上的官员联手。
赵顼也不敢把这些人全裁了给放到社会上去。
儒家和科举其实便是设置一个圈子,既是为王朝统治者选拔人才,也是让优秀的人才被圈起来,使他们没有心思再琢磨造反谋逆之事,让王朝统治更加稳固。
可要搞大规模裁员,就是将这些好不容易给圈起来的“英雄”重新给放到社会上去,鬼知道他们最后会干什么。
崇祯当年也干过裁员这种事,结果一刀裁到了李自成那。
且赵宋的崇文抑武、优待士人的“祖制”也让赵项很难动手,这“祖制”可不比其他祖制,是赵宋的统治根基!
赵顼要是大规模裁官,等于在自掘统治根基。
因而,赵顼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缝缝补补,不可能真解决赵宋的冗官问题。
“赵是一位很想有作为的皇帝,可其愿望虽好,但能力不够,且赵宋的问题植根于赵宋肺腑,他想要解决,就要有将赵宋给剖腹治病的决心。”
“但他不敢,一是其能力威望不够,二是他害怕将赵宋剖开后,没能治好病不说,反倒让赵宋直接死了。后者可能性极高!”
“赵顼有汉唐之志,想要赵宋也如汉唐一般,因而相比赵恒,赵祯,赵项对外更强硬。既然是再造汉唐盛世,那至少在疆域上不能比汉唐差太多!”
“即使没法达到汉唐最鼎盛时疆域,也要把华夏之地归于一统,不然连大一统之国都尚未,又如何与汉唐相比?难道又要靠宋之文人吹捧?”
“因此,赵顼有着攻西夏,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。元丰四年,宋军五路攻夏,本进军顺利,可因宋军主帅嫉功之故而致战败。”
好熟悉的剧情,这不是之前宋军也发生过的事,昨又发生了?
不管遇到哪路敌人,宋军都能打一打,甚至占上风,可往往局势发展是开局较为顺利,占据上风,中期出现问题,有主将指挥犯病的,有嫉妒其他将领有功的,随后便给敌人抓住机会,一波带走。
从赵光义北伐开始,宋军就有这些问题,这么多年,居然还这样......
蒙恬摇了摇头,不知该如何评价,只道了一声:“这宋朝......可惜了那些宋军士卒!”
宋军士卒能和辽军打,能和西夏军打,不输其等,可因为宋军这些高层将领战败。
“此番五路攻夏虽败,但赵并未丧失雄心,他仍旧想攻夏。元丰五年,他下令修筑永乐城,此城若得修建,可困住兴州境内西夏军,有利于接下来宋军攻夏。”
“然而,赵项的计划很好,只是西夏人又不傻,哪会容他建成此城?出动大军攻陷永乐城,宋军伤亡倒是不大,可在建城的民工匠人失陷于西夏。’
被敌人夺走大量匠人,比直接的将士折损更难接受,因为工匠可提高敌人的生产力,使敌人实力变得更强。
“在这以后,赵顼便失去了斗志,不再琢磨攻打西夏,实现他的‘使大宋比于汉唐’的大计。”
始皇道:“不过是战败而已,吸取教训,再战过便是,又未亡国。仅因几次失败便丧失斗志、锐气,这赵顼也不过如此!”
他不会有赵这种情绪,始皇也经历过人生的低谷,可不是都挺过来了?
当年,李信领兵灭楚,败得挺惨,他不没有丧失信心斗志,去请王翦出山将楚国灭亡。
“朕观赵宋皇室,除赵匡胤,赵光义外,其余诸皇都有些长于深宫,不知疾苦挫折之感!”
李念道:“陛下所言甚是,赵宋的皇帝过得太舒坦,导致其等缺乏历练。”
肯定是有挫折的,但都没遇到较大的挫折,导致在经历大风大浪时,一下便给击沉了。
“对西夏计划的失败,从精神到身体摧垮了赵顼,其病情恶化,连他自己都能感到时日无多。可这时,赵项才三十八岁,并不算老!”
王翦道:“其志已失,其心已死,纵有仙药,亦回天乏术。”
“赵项应是想借攻夏之功来推行其新法,可攻夏战败,其有再多念想,也只能弃置。”
李念笑道:“攻夏失败又不是没他的原因,谁让他要选高裕为主帅?高遵裕,为赵顼母高太后之伯父。”
“在赵顼要任命高遵裕为主帅时,高太后曾出言劝过赵项,称高遵裕虽报国忠心,然气量狭小,不能容忍他人之功高于自己,因而不可做主帅。
“但赵顼没听从高太后之言,坚持任命高遵裕为帅,结果便是宋军本已攻至灵州城下,将要破城时,被高遵裕火速派出使者制止。”
王贲一脸不可思议道:“因为其还未到,不允许破城之功为他人所取?”
李念点了点头,始皇等人只觉得离谱,这还是人?
不过一想想是宋军,始皇等人又觉得很合理,宋军整出的令人智熄的操作委实不少。
这高遵裕该杀,当处以极刑,坚持用高裕的赵顼也是该。
本对赵项还有点同情心理的始皇等人不再同情,这是赵顼识人不明,且其母已劝过,可其不听。
“元丰八年三月,年仅三十八岁的赵顼病逝,谥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,庙号神宗。”
“赵顼有远大的志向,但其所具有的魄力和能为不足以支持其实现志向。”
赵顼不是没有能力,没有志向,而是志向远大,但能力和决心跟不上。
“但比之于赵恒、赵祯、大书法家之流,赵项已算有为之君。在其死后,其所推行的新法被其母高太后废去,其子赵哲亲政后,又将之恢复。”
“熙宁变法和元丰改制虽失败,但在赵宋留下了一些东西,到南宋时,有些新法还在沿用。”
王绾这时问出了一个问题:“公子以为这熙宁变法和元丰改制,为何而败?”
王绝对熙宁变法和元丰改制失败有自己的看法,但他想听一听李念是如何在看,会否给出与他所想不同的答案。
李念也知晓王绾问这问题的意思,笑道:“其一、变法有些想当然,且变法派盲目自信,其等看到了问题,琢磨出了办法,但未考虑琢磨出的办法是否符合于实际。”
“且一时符合于实际,不代表一直符合于实际,须及时收到反馈,做出调整方可。”
“可熙宁变法之中,变法派所想者皆只要新法实行,必能革除所有问题,少有想法也当循况而变,因而,他们强行推行新法,不管新法有无问题。”
王安石、赵顼这等变法派,有“变法”二字,常会让人觉得他们所行所为都是对的,阻碍他们的反变法派就一定十恶不赦,全是错的,实则不是。
反变法派中有人确实指出了新法的缺陷和弊端,但变法派不以为意,认为不过是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,只要坚持推行下去,大的方向走对了,这点小问题不足为虑。
孰不知小问题虽小,觉得不起眼,可一旦多了,大方向也得歪。
“其二、反对的力量太大,连赵之母高太后也反对变法。这是必然会遇到之事!变法革新,革除旧法换行新法,那些在旧法之下得利,而在新法之下损立之人,自然不会愿意新法推行。
“除非赵顼和王安石能做到让所有人在新法下都得利,但这显然不可能。”
李念对于大秦的变革,也损害到了一批人的利益,但因为六国方灭,天下刚一统,有大把的利益可以让大家乐呵呵瓜分,不必要争得你死我活。
要是大秦传续个几十年,利益已被瓜分完毕,李念再穿越过来改革,那阻力就大得很。
当然,大秦也传续不了几十年,十几年就被扫进了黄沙里。
而且,李念变法损害的那些人在始皇帝威压下跳不起来。
就像二凤不需要忌惮功臣功高震主一样,始皇也不担心有哪个家伙能跳出来阻止大秦的变革。
且主要受李念改革之害的其实是法家,包括宗室和其他百家学派在内,在李念的改革下都有利可获。
“其二不能怪赵顼和王安石等人,因为这必然会存在。其三、赵顼和王安石的威望能力不足,主要是威望不足。”
“如果赵顼有陛下一样的威望,王安石辅佐他改革变法,岂能不顺?天下宋人皆听赵顼之言,遵赵顼之令,只要变法确实向善,岂有不成之理?”
“然很可惜,赵顼没这等威望,其无法压住群臣,致使变法派和反变法派斗争不休,徒耗力量!”
“赵顼没有足够威望,倒也不能全怪他,其是自赵曙病逝后即位,也没地方去获取功绩,提高威望。”
“且他压不住群臣和赵宋‘祖制传统’也有关,既然选了‘与士大夫共治天下’这条路,那就得承受其带来的弊端。”
“其四,是赵宋祖制传统有问题,某些祖制传统是赵宋立国之基,赵顼和王安石等哪敢对其刨根掘底?”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Copyright 2020 小草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